【Now新聞台】這對法國夫婦來中國旅行近三星期,先後去了上海、桂林、肇慶及香港,這站來到北京,探索經典建築。
【Now新聞台】為迎接國慶,天安門廣場布置了一個巨型花籃,吸引大批民眾帶同國旗等到場打卡。
【Now新聞台】年齡、身高、學歷、職業 通通「明碼實價」標示出來,過千張徵婚啟事 像擺攤一樣鋪滿地面,為子女「招親」的父母每天一早就在公園內的「相親角」奔波。
【Now新聞台】今年32歲的王鵬在疫情後以夜市作為重新出發的起步點,擺檔出售咖喱魚蛋、牛丸。
【Now新聞台】故宮人頭湧湧,買到門票的遊客早上8點就到故宮午門排隊「入宮」,暑假期間故宮等熱門景點一票難求,不少人全家總動員「搶飛」。
【Now新聞台】馬路上的車看似平平無奇,認真一看,車內竟然沒有司機,到底發生甚麼事?
【Now新聞台】耶果在烏克蘭學習過中文,來到中國後想將中文說得更流利,機緣巧合下看到外國人表演相聲,就想透過相聲學好中文,更特意去北京的老胡同與北京人聊天,學習他們說話的用字、語氣及抑揚頓挫。
【Now新聞台】這間麵包店近日接近關門時,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買「剩菜盲盒」,他們要先在手機應用程式下單,成功後就可在指定時間到店換取當天賣不完的產品。「盲盒」數量有限,以這間店為例,每日只會發售6個,全部低於半價。
【Now新聞台】晚上11時,這間位於王府井的連鎖火鍋店仍然大排長龍,要等超過3小時才能入座,有人更帶同行李等候,究竟有什麼原因呢?
【Now新聞台】北京連日氣溫最高達40度,為防員工中暑,內地在2012年推出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,規定公司要為員工提供防護用品及休息場所。
【Now新聞台】平日早上9時,雍和宮人頭湧湧,雍和宮是雍正當皇帝前的王府,乾隆皇帝也在此出生,其後改為藏傳佛教寺院,相傳求事業、學業非常靈驗,近年吸引很多年輕人追捧,不惜排隊超過3小時,也要購買雍和宮的手串。
【Now新聞台】他掃、她又掃,近年內地幾乎人人都手機不離手,出門不用帶錢包,只用電子支付,最近連手機也不用帶。微信支付在5月底推出掃掌付款,北京大興機場綫沿綫3個站設有掃掌支付的閘機,將掌心對準圓環識別區,成識別閘機就會自動打開。
【Now新聞台】衝浪首次成為東京奧運項目後,在內地掀起一股熱潮,這間室內衝浪館在平日下午已經非常熱鬧。模擬衝浪機製作的浪較海邊的浪穩定,除了基本的衝浪,更可以在衝浪板上做出空翻、跳躍等花式,玩法刺激、多變。
【Now新聞台】上年在英國畢業的港人Jackson,看好中國發展機會,三個月前來到首都北京工作。
【Now新聞台】在北京生活的香港人Peter是一名「貓奴」,家中三隻貓對他來說就像家人一樣重要,但其中一隻貓曾經意外走失,他當時非常徬徨。
【Now新聞台】北京的地鐵站人來人往。每天早上為生活趕路的上班族,近日為了這輛無人車,暫時放慢了腳步。
【Now新聞台】北京這間港式餐廳五一黃金周期間,包廂在一周前已幾乎訂滿,老闆蔡先生忙著與餐廳經理開會,交代工作,又親自檢查食材。
【Now新聞台】早上5時許,北京馬駒橋的十字路口已經站滿等候工作的人,這個地方堪稱是農民工來到北京找工作的第一站。
【Now新聞台】4月的北京仍看到 「白雪」紛飛的場面?看真一點、這些不是雪,是在雌性楊柳樹飄下的飛絮,以白色的絨毛包著種子,隨風飄散、繁衍下一代。每年4至5月為北京帶來「漫天飛雪」,不過美麗風景的背後,有人就不太享受 。
【Now新聞台】由初生豬養到識行識走,再到肥肥白白可以出售,至少要半年。
上一頁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