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.com】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對開海域,香港時間今早發生8.8級強烈地震,日本向北海道、本州太平洋沿岸及小笠原群島在內的多地發出海嘯警報,部分地區預計有3米高海嘯。面對海嘯威脅,掌握方法自救、協助他人應付至關重要,可保障自身及家人安全。
一、留意警示,即刻撤離
立即撤離:一旦接獲海嘯警報,或發現明顯自然徵兆(如強烈地震、海水異常快速退去、傳來類似火車的巨響等),不應駐足觀望,或返回家中收拾物品,應立即啟動避難行動。
提前規劃避難路線:熟悉通往附近高地或指定避難區域的安全路線,平日應評估周邊環境條件,預作合適準備。
二、選擇安全地點避難
高地優先:最佳避難地點為海平面以上30米(約100英尺),或距離海岸線3公里(約2英里)以上的區域。
無法地面橫向撤離:如無法短時間逃至高地,可選擇鄰近的堅固建築物、屋頂等作為臨時垂直避難設施。
三、避難方式建議
徒步避難較佳:考慮到地震與海嘯可能破壞道路、橋梁或造成交通堵塞,萬一遇到雜物障礙,建議立即改以步行方式撤離,避免車輛阻礙逃生。
保持冷靜、有秩序地前進:避免奔跑與推擠,保持基本秩序,這可有效提升集體疏散速度。
四、不幸被海水捲走
盡全力捉住浮物:如木板、塑膠桶、門板等可作為臨時漂浮裝備。
不宜脫去衣物:海水低溫,衣物可協助保溫,減少失溫情況。
靠近堅固樹木可攀爬自救:若身處地勢較高區域且附近有可攀爬樹木,應考慮緊急攀升以避免被海水捲走。
身處船上:若在港口內,不應靠岸,應盡快駛往外海,避免在近港易被擱淺翻船。

五、撤離後應留意事項
持續關注官方訊息:透過收音機、手機等接收緊急廣播,密切掌握氣象局與政府部門的最新公告。
不可貿然返回災區:海嘯常呈多波段方式發生,首輪過後仍可能有更大浪潮,建議在安全地點至少停留8至10小時,或待官方明確解除警報後才考慮返家。
遠離倒塌建築與電線:部分地區恐仍存在積水、電線走火等二次災害風險。
資料參考:YouTube@Science Times、UNESCO 海嘯應變指南、美國紅十字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