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科學館明日起舉辦展覽,展示近百件有關國家航天、航空及航海領域的展品,包括嫦娥六號返回艙及月球土壤等。
帶有降落傘的嫦娥六號返回艙,經過大氣層劇烈摩擦和高溫考驗留下燒灼痕跡,這些是它去年6月帶回地球的月球背面土壤。連同嫦娥五號5年前帶回來的月球正面土壤,一同在科學館展出。
土壤有不同形態,包括顆粒狀及粉末狀,展廳設有顯微鏡讓市民仔細觀察。館方形容它們為國寶級展品,希望能趁著暑假展出,激發市民對科學的熱情。
香港科學館館長袁月寶:「月球正面及月球背面的月壤成分是很不同的,以及嫦娥六號拿回來的月背月壤,證實了原來在幾十億年前,月球上是仍有熔岩活動,而這個熔岩活動是經過十幾億年,所以嫦娥六號拿回來的月壤,是帶給我們很多信息,就是月球上的地質變化是發生了甚麼事。」
展覽亦特設香港展區,介紹香港科學家在國家太空探索和深海探測中的貢獻,包括展示協助嫦娥五號和六號,完成月球表土採樣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。戶外亦有展出多個大型模型,包括一比五、高約12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模型,以及一比一、長約10米的「奮鬥者號」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。
展覽由特區政府及國家航天局合辦,並會有內地專家分享,展期至9月7日,預計可以吸引18萬人次參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