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本港出現第三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,當局在患者居住的青衣區內噴灑滅蚊劑及設立醫護站為居民作評估。不過有傳染病學教授認為較難追蹤個案感染源頭。
45歲男患者居住青衣曉峰園,對面的長亨邨屬於較高感染風險範圍內,早上有食環署人員在邨內草叢噴灑滅蚊劑。衞生防護中心亦在社區會堂設立醫護站,為有病徵懷疑感染的居民作初步健康評估。
蔡婆婆:「都有點開始注意這個病症,會否關自己事,惟有小心及考慮少點外出,都是避蚊的方法,大家噴蚊怕水都預備多了。」
姚先生:「我(在這裡)沒有見過(蚊子)。(出現一宗本地個案會否擔心?)有甚麼好擔心,下樓在這裡見到有蚊,便不要坐在這裡。」
患者在上環工作,當局認為信德中心一帶亦有較大風險,在區內亦設立醫護站。
有傳染病學教授認為較難追蹤個案感染源頭。
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陳福和:「他上班及活動地點很廣泛,我相信很難直接在流行病學上清楚找到一定是哪人傳染他,所以下一個工作要更小心和緊張,希望找清楚他目前身處的環境,特別是居住或常到的環境裡有沒有其他本地個案。有些病毒株的突變,令我們可以分析到會不會是某個地方輸入性,或之前某些病人個案是同一個根源。」
陳福和預料本港有機會繼續出現本地個案,不過市民毋須過分恐慌,做好防蚊工作及清理積水,有病徵則盡快求醫。
							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