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歉,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廣告

【Now新聞台】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經過逾三年討論,就應對未來大流行病達成標誌性協議,旨在確保全球公平獲得藥物和疫苗,最終文本有待下月的大會正式簽署通過。
為了防範疫情大流行再次引發全球衞生危機,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經過三年多談判,終於在周三完成一場馬拉松式會議後,就如何應對未來大流行病的協議文本達成一致。
協議文本達32頁,概述了預防未來流行病和加強全球合作的措施,包括建立「病原體獲取和惠益分享系統」,建構地域多樣化的研究能力,亦提出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網路機制,同時強調加強衞生系統的韌性。
5年多前的新冠疫情奪走數百萬人性命,重創各國經濟,如今又有H5N1禽流感、伊波拉病毒等威脅湧現,大流行病協議文本的談判迫在眉睫;加上在談判最後階段,美國宣布退出世衛,削減資金,並揚言對藥品徵收關稅,亦令談判蒙上陰影。
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發聲明,形容成員國達成協議締造歷史,不僅制定讓世界更安全的協議,還證明多邊主義依然生機勃勃,各國在分裂的世界依然可以合作尋找共識,並對共同威脅採取共同應對的措施。
大流行病協議的最終文本,將會在5月提交世衛年度大會簽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