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哥倫比亞山區空難事故真相有待還原,初步證據顯示,飛機出現電力問題,亦不能排除是耗盡燃油,釀成慘劇。
傳媒披露客機失事前,機師與控制塔人員的通話錄音。機師提到燃油不足及電力故障,要求緊急降落。適逢另一架飛機因機件問題需要急降,控制塔人員叫機師先排隊,盤旋多七分鐘才降落,豈料客機卻等不及。
為防緊急事故,機師通常會在起飛前,為飛機預先加多些油。根據國際規定,多加的燃油應足夠令飛機飛行多30至45分鐘、足夠臨時改變路線,甚至改飛往另一個機場降落。
今次航程由玻利維亞聖克魯斯飛往哥倫比亞麥德林,直線距離約三千公里。業界人士指出如此長途飛行,一般會採用波音737或空中巴士A320等較大型的機種,至於今次出事的BAe146型客機,最長可飛行2965公里,只夠勉強應付這趟旅程。
現實世界充滿變數,例如為了避開氣流,大多飛機都不能一直沿直線飛行,因此實際的飛行距離必定會比直線量度的長。
出事客機機齡17年,最多可負載二萬一千磅油,每小時消耗約四千五至五千磅。
事發一刻,客機已飛行四小時二十分鐘,幾乎已達極限,加上全機接近坐滿,機師被質疑判斷錯誤,慘劇或是由人為疏忽導致。
按照原先提交的飛行計劃,客機可先飛到波哥大加油後,再繼續航程。航空公司相信機師認為燃油充足,才決定直接飛往目的地。有人懷疑不停飛波哥大的真正原因,只為節省時間和金錢,指出南美航空公司財政困乏或成安全隱患。
事發現場沒有留下燃油痕迹,飛機墜落後,亦沒有發生爆炸,令人相信客機上可能完全沒有燃油。但到底因為計算錯誤,抑或飛機機件故障導致漏油,又或者出事前機師為防發生大爆炸,及早將剩下的油排放,不得而知。
1990年,哥倫比亞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07客機,惡劣天氣下,未能成功降落紐約甘迺迪機場。當機師第二次嘗試時,燃油耗盡,客機墜毀導致73人死亡。
1983年,加拿大航空一架波音767客機,因計算入油量的單位出錯,只入了一半油便起飛,飛機在半空失去動力,幸得機師憑駕駛滑翔機經驗,在一個已被改用作賽車場的廢置軍用機場跑道,以無動力滑翔方式安全降落,幸未造成傷亡。
今年至此,空難共造成235人死亡,數字較過去兩年少,但多數事故都涉及人為因素,飛行安全實在有必要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