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歉,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廣告

【Now新聞台】雨季將至,渠務署斥資300萬元引入4部排水機械人加快處理水浸事故,去年亦已更新防洪的設計手冊,提升抵禦雨量的標準,有信心可應對「二百年一遇」的特大暴雨。
這部造價約100萬元的「龍吸水」是無線遙控排水機械人,配有照明系統、機動性高,每小時排水量最高可達800立方米,適合在複雜地形的環境工作,是渠務署今年新引入的四部強力排水機械人之一,預計在將至的雨季出動,協助處理水浸。
渠務署署長莫永昌:「一般來說水浸界定是100毫米或以上,我們覺得要採取行動,屆時我們會考慮是否出動機械人,始終我們的機械人現在只有4部,全港若遇上特大暴雨時我們如何分工、排優次,這是我們今年需要學習的地方。」
渠務署又指為應對元朗水浸風險上升,正進行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。
於有50年歷史的元朗明渠建造自動防洪屏障,以及6台總流量達每秒300立方米的超級排洪泵,相當於每分鐘可抽乾7個標準泳池的水量,足以應付突發性暴雨。
渠務署總工程師(工程管理)何家儀:「當明渠下游水位到達一定程度時,防洪壩會自動關閉,會阻止海水進入元朗明渠上游,影響元朗市中心,若同時出現暴雨,雨水泵房的排洪泵也會啟動,將明渠上游的雨水排放至下游,以減低元朗市中心的水浸風險。」
工程獲46.4億元撥款正進行挖掘工作,預計2030年前分階段完成。
除了防洪工程,渠務署也會活化明渠,包括增添綠化設施,提升周邊的環境質素。渠務署又指會為雨季做好準備,包括完成檢查水浸地點、以及將應變隊伍數目由160隊增加至180隊,負責在全港清理淤塞渠道等。
署方又因應2023年9月的世紀暴雨去年3月更新了設計手冊,提升排水系統標準,可應付「二百年一遇」的特大暴雨,相當於每小時172毫米的降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