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歉,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廣告

【Now新聞台】土拓署推展洪水橋/厦村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,全長16公里,小部分路段會與其他公共交通共用路面。土拓署稱,會引入人工智能系統,避免多車爭路。
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預計可容納逾18萬人。土拓署公布,區內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16公里,分成3條線分階段推展;其中1號線來往輕鐵泥圍及頌富站,有10個車站,途經物流、企業及科技區、住宅區及市中心等,全長6公里,接駁未來的港深西部鐵路及屯馬綫洪水橋站。
系統將採用環保路面模式,毋須建設軌道及架空電纜,亦會有低地台設計,大部分路段是專用道路,小部分會與其他車共用路口。土拓署稱,會引入人工智能系統,避免多車爭路。
土木工程拓展署西拓展處處長陳家豪:「每小時最高流量可以八千至一萬人。共用路口方面,我們會引入先進人工智能實時交通燈調節系統,系統會透過影像或其他測量方式,了解現時路口其他道路情況,例如私家車或巴士比較多車,分多點時間給其他路線。」
有議員就認為,共用路口反而會限制了系統接載乘客的能力。
立法會議員(新界北)張欣宇:「當中的確大部分你當它七成、八成都是專用路權,但整個系統都是一條直線,正正被那數個不是專用路權的路口管住了它的運力。變相成本效益方面來看,用了專用路權是一個大投資,因為佔用了路面空間,建設都起碼要額外成本,但運力最終被數個路口管住,令到運力有限。究竟是否好的配套?如果這樣的情況,不如用巴士行駛算了。」
土拓署指,會爭取明年就第一階段道路工程及系統採購和營運合約招標,預計2027年批出,2031年或之前完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