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
【Now新聞台】最近不少人為了數款公仔而瘋狂,有人通宵排隊去買限量版、有人一年間收藏了數百隻公仔,發售這些公仔的上市公司,市值超過部分本港地產發展商,公仔熱潮的背後反映甚麼呢?
二十六歲的Eldon,早上十時就「盛裝」來到這間位於尖沙咀的期間限定店,準備搶購十一時開售的特別版公仔。
公仔粉絲Eldon:「很美,上次買的公仔都放進背包,這次真的整個背包都是它們,很開心。我覺得所有事情辦妥了,好像打勝仗。」
這個系列的公仔,上個月在香港開設首間官方期間限定店,其中一次發售特別版公仔,引來近千人通宵排隊購買。
這個來自日本漫畫家創作的連載動畫,三名主角好像人一樣,為生活要上班賺錢。
Eldon說其中一集動畫,公仔的朋友被大鳥抓走,他立刻放聲大哭,讓他想到經常沒有顧及自己的情緒,被情節觸動就迷上這套動畫。
公仔粉絲Calvin:「香港是高壓的社會,我們從小到大都要學懂發生任何事都要先想如何處理,有不開心由它吧。但是直至我看到這個角色的時候,他是先哭,以情緒疏導自己,我覺得尤其是大人應該學習這點。」
近來有數款公仔不時出現在不少人的袋子上或夾公仔機裡,旺角這個售賣潮流物品的商場,幾乎每間店舖都有。
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,以往流行的卡通人物風格大部分是可愛、童趣,但是最近流行的公仔,在可愛造型背後帶出一些與做人、生活有關的訊息,那份共鳴感更傾向療癒性質。
臨床心理學家張傳義:「我們經歷疫情後,發現世界的轉變很無常,其實應該捱下去都是這樣,反而對於治癒系的東西更有共鳴。原來公仔背後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,日常打工仔、一般人面對的挫敗、挫折、挑戰,不是只有我在捱,原來很多人都是這樣捱。」
售賣兼擁有多個公仔知識產權的上市公司,門市每次開售公仔都大排長龍。公司去年全年純利按年上升近1.9倍,市值接近3000億元,較部分本港地產發展商,例如新地或恒地都要高。
浸大管理、市場及資訊系統學系高級講師馮珮詩:「經濟不好,我買不起六位數字的袋子,買一隻百多元的公仔。我購買時不會覺得很有罪疚感,這就是口紅經濟效應,無論是富有或貧窮,都會想生活有少許奢侈品。買入一些『無謂』物品。」
不只買一個公仔掛在袋子,其實由電玩、動漫角色等IP衍生的周邊產品所帶動的經濟,又稱為「谷子經濟」,在內地「谷子」市場規模近1700億元,在香港又有多蓬勃呢?請留意星期日晚《經緯線》。
經緯線報料熱線
nowreport@nownews24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