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歉,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,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。
如有問題,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@pccw.com 查詢。
廣告
【Now新聞台】醫管局推行眼科影像無紙化,每年節省逾百萬墨盒費用及逾300萬張紙,又會利用人工智能輔助醫生診斷。
傳統眼科診症多數依賴紙本影像和報告,但列印這些資料,單是購買墨盒,醫管局每年花費逾100萬、耗用逾300萬張紙,因此將眼科影像電子化。
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袁國禮:「用紙本的話,病歷會很厚,時間久了顏色會褪色,做備案時很難,查閱時都會很困難。其他專科或同一專科其他聯網要看亦很困難,加上人口老化對眼科需求大,傳統方式並不足以應付這麼大需求及提供優質醫療服務。」
利用電子系統儲存眼科影像代替傳統的紙質報告,可以將每名患者字典般厚的紀錄,壓縮到只剩幾張紙。
眼科電子病歷紀錄表去年推行到所有眼科專科門診,今年繼續優化,提供更完整的紀錄,包括檢測時間、患者病歷等。
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正欣:「我們增加了其安全性能,例如如果比對病人上次視力出現下降情況、眼壓當日有升高情況,你會看見框中(電子病歷紀錄表)會有紅色提示,提醒醫生當日要留意這項資訊。」
醫管局稱,設計這個系統不簡單,因為涉及7個聯網、12間醫院,以及逾250部眼科檢查相關影像儀器,每年需要處理200萬至300萬個影像傳輸。
袁國禮:「加上有些醫院涉及重建、搬遷等,以及安裝這套系統時,我們沒有暫停服務,可能去到如何鋪線、如何不影響病人等都遇到很多難度。」
醫管局未來又會利用人工智能輔助醫生診斷及比對分析,篩查常見眼疾如白內障、青光眼、黃斑病變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