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抗疫進入新階段,市民外出用膳、外傭逢星期日的聚會、新人結婚,都受到政府的防疫新規定影響。由首輪公布戲院及健身中心等場所關閉十四天,幾日後擴大至卡拉ok、麻雀館等,一日後再到酒吧酒館。政府否認是「擠牙膏式抗疫」,更形容是「迅速應變」。各行各業老闆怎樣應對?在政府或商戶自行推出的防疫措施下,無家可歸的弱勢社群又如何熬過去?
【Now新聞台】抗疫進入新階段,市民外出用膳、外傭逢星期日的聚會、新人結婚,都受到政府的防疫新規定影響。由首輪公布戲院及健身中心等場所關閉十四天,幾日後擴大至卡拉ok、麻雀館等,一日後再到酒吧酒館。政府否認是「擠牙膏式抗疫」,更形容是「迅速應變」。各行各業老闆怎樣應對?在政府或商戶自行推出的防疫措施下,無家可歸的弱勢社群又如何熬過去?
【Now新聞台】抗疫進入新階段,市民外出用膳、外傭逢星期日的聚會、新人結婚,都受到政府的防疫新規定影響。多個行業需要關門十四天,各行各業老闆怎樣應對?
【Now新聞台】從炎夏到寒冬,反修例風波延綿超過半年,香港人的情緒隨着社運高低起伏。有前線示威者經歷驚險的逃亡,精神情緒受重創,甚至影響生活作息;亦有警員當值期間遭受襲擊,面對社會瀰漫的仇警情緒,擔心家人及自身安全。社運帶來滿城硝煙,在香港人心中烙下一道道看不見的傷口。
【Now新聞台】從炎夏到寒冬,反修例風波延綿超過半年,香港人的情緒隨着社運高低起伏。有前線示威者經歷驚險的逃亡,精神情緒受重創,甚至影響生活作息;亦有警員當值期間遭受襲擊,面對社會瀰漫的仇警情緒,擔心家人及自身安全。社運帶來滿城硝煙,在香港人心中烙下一道道看不見的傷口。
【Now新聞台】在疫情的陰霾下,香港經歷了大規模的在家辦公和長期停課,經濟市道步入寒冬。今集《經緯線》採訪了三個業界,包括的士、餐飲和自由業者,紀錄疫情如何打擊他們的生計。他們怎樣逆市求存?而政府的救市措施,又有否對症下藥?
【Now新聞台】過去大半年,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不時離開校長室,到反修例集會實地觀察,甚至在理工大學衝突現場勸退學生,作風「貼地」。今個學年後,他便會退休,回顧在動盪時代,身為溫和主義的他,是如何應對挑戰?
【Now新聞台】本港學校停課抗疫,學生經歷不一樣的學年。中學文憑試安排一改再改,應屆考生的溫習計劃大失預算;應屆大學畢業生要適應網上學習,在市道慘淡的環境下又要面對求職失利;醫科生的臨床學習也被迫暫停。疫症蔓延時,學生能否逆流而上,安心學習?
【Now新聞台】2016年,何詩蓓初次踏足奧運舞台。過去四年,她在國際游泳賽事大放異彩,更順利取得今屆兩項奧運資格,成為香港在東京奧運奪牌的希望。究竟過去四年的訓練為她帶來怎樣的改變呢?
【Now新聞台】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,警隊濫權問題廣受關注。有受害人欲按機制追究警方責任,但發現困難重重。亦有人不相信「自己人查自己人」的投訴制度,故未有正式投訴。投訴警察課親自回應,會按一貫標準,不存在從輕發落,呼籲投訴人相信制度行之有效。現時警民關係跌至冰點,改革監警制度,重拾市民信任,迫在眉睫,應從何着手?
【Now新聞台】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,警隊濫權問題廣受關注。有受害人欲按機制追究警方責任,但發現困難重重。亦有人不相信「自己人查自己人」的投訴制度,故未有正式投訴。投訴警察課親自回應,會按一貫標準,不存在從輕發落,呼籲投訴人相信制度行之有效。現時警民關係跌至冰點,改革監警制度,重拾市民信任,迫在眉睫,應從何着手?
【Now新聞台】武漢封城至今超過一個月,當局公布新增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陸續減少,整個湖北省目前仍在實施封閉式管理,限制出入小區,居民如何渡過這段日子?滯留當地的香港人,同樣需要留於居所抗疫,他們都期待歸來有期。
【Now新聞台】武漢封城至今超過一個月,當局公布新增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陸續減少,整個湖北省目前仍在實施封閉式管理,限制出入小區,居民如何渡過這段日子?滯留當地的香港人,同樣需要留於居所抗疫,他們都期待歸來有期。
【Now新聞台】新型冠狀病毒肆虐,香港人為「口罩」奔馳,藥房成為戰場,市民不分年齡、職業,都要四出撲口罩;有長期病患者每日所需的消毒物品,已所剩無幾。政府承認全球口罩採購不成功,市民無所依賴,社區決定自救,有人為基層人士送上口罩,有人為街坊張羅漂白水。在抗疫之中,各人都上了寶貴一課。
【Now新聞台】新型冠狀病毒肆虐,香港人為「口罩」奔馳,藥房成為戰場,市民不分年齡、職業,都要四出撲口罩;有長期病患者每日所需的消毒物品,已所剩無幾。政府承認全球口罩採購不成功,市民無所依賴,社區決定自救,有人為基層人士送上口罩,有人為街坊張羅漂白水。在抗疫之中,各人都上了寶貴一課。
【Now新聞台】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,香港已出現找不到源頭的感染個案,不排除是本地感染。面對疫情,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發現保護裝備短缺,甚至要自己出外尋找物資。這場硬仗如何打下去?
【Now新聞台】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,香港已出現找不到源頭的感染個案,不排除是本地感染。面對疫情,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發現保護裝備短缺,甚至要自己出外尋找物資。這場硬仗如何打下去?
【Now新聞台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受控,本來已負擔沉重的公營醫療系統,成為對抗疫情的前線。新成立的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,發起罷工,要求全面封關,堵截病毒源頭,得到數以千計會員響應,聲勢浩大。在罷與不罷之間,前線醫生、護士如何抉擇?他們又怎樣看罷工對病人的影響?
【Now新聞台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受控,本來已負擔沉重的公營醫療系統,成為對抗疫情的前線。新成立的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,發起罷工,要求全面封關,堵截病毒源頭,得到數以千計會員響應,聲勢浩大。在罷與不罷之間,前線醫生、護士如何抉擇?他們又怎樣看罷工對病人的影響?
【Now新聞台】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,但對於疫情,當地市民最初都被蒙在鼓裏,而其後封城的決定,亦令市民之間出現恐慌。在香港,陸續出現確診病例,全城搶購口罩,然而港府在防疫措施及堵截源頭上,都被批評反應太慢。有醫護組織認為,政府有過2003年對抗沙士疫情的經驗,現在的反應速度令人費解,應對猶豫不決,對市民訴求反應冷淡。
上一頁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