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一幢幢嶺南騎樓建築,充滿古舊氣息的老城,4年前有內地劇集在此取景,令到湛江赤坎老街「火起來」,吸引不少遊客來「打卡」。
【Now新聞台】中山石岐乳鴿鮮嫩多汁,是馳名的地道美食。這間餐廳午市時份,門口水洩不通,深中通道開通後,吸引大批深圳及香港旅客來品嘗。
【Now新聞台】無人機、醫療檢測工具,形形色色的產品成果,是由外國留學回國或來自港澳、來到中山創業的青年研發。創業園已營運20年,提供最多200萬人民幣經費及場地租金優惠等,累計引進及孵化超過200間企業,當中不乏香港背景的青年。
【Now新聞台】寶哥:「這是我的導盲犬Authur,我們倆現在每天一起上下班、一起出差、一起逛公園,是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。」
【Now新聞台】邱先生三年前開始加入網約車司機行業,一日駕駛12小時,每日賺到約五百多元人民幣,但近期面對競爭激烈,收入減少。
【Now新聞台】以時速10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奔馳,這間自動駕駛網約車公司,五月底在廣州獲得智能網聯汽車高快速路測試許可,可以在南沙港快速以及從化黃埔高速一期,合共105公里長的道路行駛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州市五月推出住房「以舊換新」計劃,為期半年。持有物業的申請人可以在參與計劃的新樓盤中,選購新單位並下訂金,之後發展商及地產中介會協助出售申請人的舊單位,加快住房的流轉周期。
【Now新聞台】因疫情停運四年多的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,將再次迎接國際郵輪,搭載過千人的「藍夢之歌」號,周二會由南沙出發前往越南下龍灣,展開五日四夜行程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州南沙這個屋苑設有回收配套,不過減廢市民都要有付出,住戶每月要定額繳交15元人民幣的垃圾費,包括5元處理費及10元清潔衞生費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州天河公園內人頭湧湧,有年輕、亦有中年人,他們並非來放鬆,而是「覓良緣」。
【Now新聞台】夏日將至,鮮甜多汁、當造的荔枝即將上市,不過盛產荔枝的廣東省近期多雨,天氣惡劣,預計今年全國荔枝總產量會較去年減少4成多。
【Now新聞台】高聳入雲、獨特的塔身設計,廣州地標廣州塔,即使不是旅遊旺季,都有不少遊客來「打卡」。
【Now新聞台】在周末,不少人一家大細到汽車銷售店看車。
【Now新聞台】穿著漢服揮舞長袖,翩翩起舞,拿著油紙傘,仿佛穿越回到古代。
【Now新聞台】今屆文憑試首設內地試場,有考生指原校應考準備更充足。
【Now新聞台】增城能記家庭農場負責人莫麗賢:「父母經常跟我們說,你讀書不好就只能回來種田,很苦的。我要辭職回來,是沒有人會理解,我在事業上升期不要這份得體的工作,回來做農民。」
【Now新聞台】乘坐無人駕駛直升機在鬧市中穿梭,這個好像科幻小說的場景即將成為內地的新日常。
【Now新聞台】Julie是長居在廣州的香港人,在大灣區有五套物業。
【Now新聞台】位於廣州荔灣的石圍塘片區去年宣布進行舊城改造,受拆遷影響的住戶可以選擇200至300萬人民幣現金賠償,或等候「回遷房」,即是原址安置,最近還多了一個新選擇。
【Now新聞台】髮菜和蠔豉,寓意「發財好市」。圓滾滾的瑤柱及冬菇,寓意「金銀滿屋」,還有大蝦,吃完就「哈哈大笑」。過年最重要是好意頭,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盆菜,將這些好意頭「吃下肚」。
上一頁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