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傳統的中式「過大禮」,男家擇日送禮金、果籃及海味等禮品到女家,感謝對方父母的養育。時至今日,仍有不少新人跟隨傳統。
【Now新聞台】Vivi平時會在社交平台分享美容心得。她與丈夫Dennis創立的直播電商公司售賣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容、時裝等商品,近年到廣州開分公司,開拓內地市場,她認為港商有優勢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州市的社區都設有生活垃圾投放點,有廣播及圖示教市民垃圾分類。街上的垃圾桶亦分為回收及其他垃圾 。
【Now新聞台】這輛巴士在廣州鬧市內穿梭是自動駕駛巴士,已經運行約兩星期,現時有五條路線,包括來回廣州塔及琶州等。
【Now新聞台】Chayse在內地發展了10多年,在廣州主要售賣西班牙進口紅酒,貨物會運到南沙的保稅倉,再分發去其他地方。
【Now新聞台】Winnie工作的港資環保企業,兩個月前在廣州南沙開分公司,她亦移居到南沙生活,衣食住行都要重新適應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州這個充電站,中午時分泊滿了電動車,充滿電至少要約1小時。
【Now新聞台】這裡一輛、那裡又一輛,這些用電力驅動的自行車又稱為電瓶車,在廣州馬路上隨處可見 。
【Now新聞台】讀中五的王羽翹在廣州的港人子弟學校修讀DSE文憑試課程,明年就要應考,他希望入大學讀醫學相關科目。
【Now新聞台】這個全國及大灣區的奶茶大賽已經舉辦了十四年,港式奶茶由配茶葉、焗茶到撞茶、茶與奶的比例,以及溫度都很講究,要做到香、濃、滑,並且持續回甘都很考功夫。
【Now新聞台】在廣州這個菜市場,每檔豬肉看來都頗新鮮,色澤鮮艷、肉質粉嫩,不過眼見未必是真,奇妙之處就在於街市攤檔隨處可見這些一盞盞紅色的「生鮮燈」。
【Now新聞台】運動服飾都可以色彩繽紛,綠色、粉紅色,不規則的圖形更顯活力。
【Now新聞台】寫書法要心定、手穩,橫、豎、撇、捺每一個字的表現方法都有講究,這個在廣州舉辦的書法班,14歲的朱嘉禾已經研習書法約7年。
【Now新聞台】幾百呎的空間內,承載這個年輕人的夢想,天馬行空的創意都可以付諸實行。
【Now新聞台】這杯黑啤要等一個月後,才會成為時興的精釀啤酒。用水、啤酒花、大麥及酵母四種最傳統的原料生產,每個環節、發酵時間和品質監控都非常嚴謹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東從化北部山區樂明村人口不夠800人,在此住的大多是「留守兒童」,父母都在外省工作。來自香港的他為枯燥的生活帶來改變,布置場地、架好音響,開始教有型有格的街舞。
【Now新聞台】花園舒適典雅、大堂明亮溫馨,每間房面積300平方呎,設獨立廁所,桌球、麻將,想玩甚麼都可以,還可以看戲、看表演,包吃住每月收費萬多元人民幣,同等的服務及價錢,香港都找不到。
【Now新聞台】24歲的黃煒森大學資訊科技學系畢業後,在中學工作了一年多,看好大灣區的發展,今年8月到廣州南沙一間青創基地擔任管理層培訓生,並透過基地申請入住人才公寓。
【Now新聞台】明亮舒適的環境,登記完之後便可以坐在沙發等看醫生。
【Now新聞台】廣州這個商場這晚舉辦音樂會,邀請了多個樂隊演出,活動吸引市民前來。
上一頁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