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本港積極推動創科發展。有龍頭企業指,現時香港總部九成員工做研發,公司吸納內地及海外人才之餘,亦正積極培育本地人才。
【Now新聞台】疫情下,不少港商因封關無法拓展內地業務,有機構「教路」,透過新媒體,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市場。
【Now新聞台】本港多間大學在大灣區內地城巿設分校,其中科大建立「元宇宙校園」,內地及香港學生可以同步上堂,進入元宇宙參加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的開幕禮。
【Now新聞台】深圳前海舉辦創業比賽,勝出的香港團隊可獲資金補貼及一條龍創業服務。前海管理局指,除了創科、文創產業亦有優勢。
【Now新聞台】新冠疫情緩和,包括泰國及日韓等鄰近地區陸續放寬旅遊限制。旅發局指會重整旅遊資源,加強大灣區的合作,為日後通關做準備。
【Now新聞台】內地四年前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證,便利內地港人生活。不過,居住證及回鄉證訊息不互通衍生不少問題。工聯會相信,有關部門下半年會處理兩證號碼聯網的建議。
【Now新聞台】多個國際藝術活動在本港舉行,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及藝術品拍賣會,旅發局表示會配合宣傳,推廣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。
【Now新聞台】第五波疫情緩和,不少港人重啟北上發展計劃,期望可以盡快通關。有創業顧問公司指,近期查詢增加恢復實體講座,解答相關資訊及優惠政策。
【Now新聞台】疫情影響港人到內地置業,有地產中介拍攝樓盤片段代客「睇樓」,並安排線上簽約,提醒市民買樓時要留意相關限制。
【Now新聞台】疫情下,去年內地訪客到香港投保額下跌近九成,有保險公司安排客戶轉到澳門免隔離簽保單。保監局指,正商討在內地成立保險服務中心,長遠透過「跨境保險通」,達至互聯互通。
【Now新聞台】內地新媒體發展迅速,有數碼營銷公司為企業拍攝短片,在內地短視頻平台播放,拓展大灣區市場。
【Now新聞台】為推進大灣區中醫藥發展,內地簡化香港傳統外用中成藥的註冊審批程序,獲批產品可以在內地銷售。藥油公司指如果反應理想,會考慮在內地設廠。
【Now新聞台】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年中開考,通過考試後,可以申請牌照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。香港律師會認為,處理涉外的法律事務會更有優勢。
【Now新聞台】民建聯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會面,提出16項有關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,包括加強推動嶺南文化。
【Now新聞台】中國是全球電子支付最普及的國家之一,但香港市民付款時仍以現金為主,手機支付只佔20%,在內地大力推動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之下,香港可以更快更成熟發展為智慧城市嗎?
【Now新聞台】提起林則徐,便會想起「虎門銷煙」一事。林則徐銅像背後的鴉片戰爭博物館,訴說清朝在這裏銷毀鴉片的故事,還有一眾古炮台的遺址,是不少旅客到東莞必定參觀的景點。
【Now新聞台】「世界工廠」東莞近年開始尋求轉型升級,部署「騰籠換鳥」發展智能手機製造產業鏈。
【Now新聞台】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,雨量充沛,陽光充足,氣候溫和,有利於農產品以及副食品產業的發展,事實上,惠州是其中一個為香港提供蔬菜和冰鮮禽肉供應的主要基地。
【Now新聞台】在惠州不難發現港資企業身影,據最新官方數字顯示,去年惠州平均每日新增兩家港資企業。近年為推動創新產業,惠州市政府成立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,以及惠州市青年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等國家級孵化器,希望以大灣區的發展優勢,推動不同城市的年輕人到當地創業。
【Now新聞台】培育新能源汽車是肇慶致力發展的產業之一,廣東省政府早於20年前,批准設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,殿定肇慶工業之路地位。第二產業是當地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,2017年佔地區GDP比重逾45%。
1 | 2 | 3 |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