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msung年度旗艦S23系列發表以來,官方都以攝影效果提升,在低光環境拍到更明亮的相片作為賣點宣傳。有網民就用S23 Ultra拍攝月亮,並把過程和拍攝「作品」在網上公開。因為太高質,太多本身沒有的細節,網民質疑Samsung是用月亮圖像key到相片中合成,直斥Samsung拍攝假月亮。
日前有Reddit用戶做了一個實驗,他將下載取得的月球相片縮小到 170x170px,加以高斯模糊處理,再將照片放大到全螢幕,然後關燈走到房間另一端用 Galaxy 手機拍照。結果拍出來的照片出現了在原相片不存的細節,批評Samsung用假的月亮相片key到實際拍攝中。
事件經過連日發酵,Samsung終於發文回應,詳細說明旗下手機拍攝的技術操作,Samsung指出,除了在調整照片的對比和銳利化之外,手機 AI 確實會對比資料庫中的高解像度月球照片,並以此為依據進行修正,其間會再考慮月圓月缺、光害、天氣等條件後,對相片進行處理。Samsung 的 AI 如果判斷拍攝的不是月亮,就不會進行這些處理,避免把一盞昏黃的街燈,當作月亮進行AI影像處理。
這個情況有點像用美顏App拍攝人像,皮膚更白皙,面形更尖,眼睛更大!這次就為月亮拍攝美顏相,最後還是看大家是否願意接受P圖,今天的手機數碼相片已經進化成計算攝影 (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),這種P圖恐怕會愈來愈多。當然,Samsung以此作為宣傳手機高倍數鏡頭威力,但如果一切是AI高度介入下的作品,而不是手機硬件的真實表現,對消費者確實有被騙的感覺。
Samsung 智能電話自 Galaxy S20 系列以來,場景優化(Scene optimiser)成為標準功能,它懂得分辨景物,全面提升相片質素。過去拍攝月亮,即使用上極高動態範圍的菲林進行拍攝,往往出現不正常曝光的情況,例如拍攝維港夜空的月亮,建築物正常曝光時,月亮曝光過度,變成一個巨型射燈。相反月亮正常曝光時,城市裡的建築物就會非常暗淡,了無生氣。最後還是需要用戶的選擇,如果想得到更平常的相片,可以考慮把場景優化關掉,減少AI介入相片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