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調,中部水域填海在過去諮詢多次,翻查資料,政府在2011年曾就中部水域建人工島諮詢公眾,當時資料不多,直到2016年才出現較具體的藍圖,而政府當時未有交代正反意見有多少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提出每年額外撥8億支援學校照顧特殊教育需要學生,包括重整學習支援津貼。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,沒有增加津貼上限,但容許合資格學校開設多一個常額教席,相信可穩定教師團隊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落實發展本港首間中醫院預計2024年落成,設有門診及住院服務,將會由非政府機構營運。有業界指,目前缺乏住院培訓,建議在大學加入相關課程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提出延長法定產假至14周,政府會全數支付新增4周產假開支,多個公營機構正研究跟隨政府的安排。其中醫管局計劃本月25日在大會討論,如獲得通過,最快可即時實施。
【Now新聞台】《施政報告》提出明日大嶼願景,耗資5千億填海造地1,700公頃,預計可供110萬人居住。這個宏大計劃,能否為市民安居樂業燃點希望?星期五早上的《時事全方位》,與大家一起探討。
【Now新聞台】衞生防護中心公布,下學年起為小學五年級女童接種兩劑子宮頸癌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提出延長法定產假至14周,政府會全數支付新增4周產假開支,有議員建議政府以行政指令,要求公營機構跟隨政府安排,即時推行14周產假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提出紅隧東隧加價,西隧減價的分流交通方案必須要立法會通過。建制及民主派多個政黨都認為紅隧東隧加幅太高,對方案有保留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明,沒有修改空間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釋放發展商的農地。有發展商表示會研究是否申請。而日後負責審批計劃的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主席黃澤恩表示,處理申請亦要兩年。
【Now新聞台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。泛民議員質疑明日大嶼開支可能逾萬億,會耗盡財政儲備。林鄭月娥指,工程開支分階段入帳,耗盡儲備只是「嚇人」講法,又指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無助短期增加房屋供應。
【Now新聞台】《施政報告》土地及房屋政策針對長遠供應,券商普遍認為,對本港樓市影響中性,加息及經濟前景仍是樓市短期最大憂慮。
【Now新聞台】本台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調查,市民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意見,六成人表示不滿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落實發展本港首間中醫院,預計2024年落成。
【Now新聞台】在醫療方面,政府在下學年將免費為女學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。
【Now新聞台】有劏房戶希望政府不要只講願景,應加快建過渡性房屋及公屋,改善基層住屋需要。有中產就期望政府推更多首置上車盤。
【Now新聞台】施政報告敲定取消強積金對沖的終極方案,政府承擔增至293億元,第二層補貼期由原先12年延長至25年,政府表明不會再讓步。
【Now新聞台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建議將產假由目前10星期增加至14周,政府會為新增四星期的產假全數補貼僱主額外薪酬開支,上限是36,822元。政府預計2022年前完成修例實施,但即日起會帶頭對公務員推行。
【Now新聞台】泛民主派議員批評政府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諮詢結果公布前,宣布明日大嶼計劃,是漠視公眾意見。而經民聯則希望政府盡快落實計劃細節。
【Now新聞台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,主題是「堅定前行,燃點希望」。林鄭月娥表示,滿足市民住屋需求是本屆政府最大挑戰,會推行多項土地供應計劃,其中「明日大嶼願景」建議在中部水域填海1700公頃,興建26至40萬個單位。
【Now新聞台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晚上出席電視論壇,被問到填海計劃涉四﹑五千億涉目前財政儲備的一半。林鄭月娥認為政府眼光要遠大,又以八十年代的玫瑰園計劃比較,認為值得投資。
上一頁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